技术及案例
合成生物学技术驱动 · AI高通量定向组构代谢产物——草木源
改善作物的代谢系统,增强其对逆境的耐受能力,提高生长速度和产量。微生物代谢物能够调节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,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,同时根系代谢物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
产品介绍

产品介绍

        草木源是一款基于先进生物技术研制的高活性复合酶制剂产品。本品通过垂直模型算法与人工智能模拟系统,优选出高效菌种与发酵组合,依托算法自我学习与代谢路径预测,对底盘菌及优选菌株进行定向诱导与改造,结合专利发酵工艺,获得高活性复合酶制剂。

产品采用无细胞合成与酶突变诱导技术,辅以低温萃取工艺,精准提取底盘细胞胞内及细胞壁活性小分子与信号成分,最终经多级提取制成高水溶性液体制剂。其成分配方科学多元,涵盖:

酶制剂系统:超氧歧化酶(SOD)、几丁质酶、植酸酶;

植物活性矩阵:黄芪多糖;

营养代谢网络:核黄素、寡肽、单体氨基酸;

代谢调节因子:乳酸。

草木源集生物催化、营养支持与代谢调节于一体,体现新一代生物制剂的高效性与系统性,适用于多种需要复杂酶系和活性成分协同作用的场景。

      产品通过作用于植物和刺激植物根系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,构建特定功能的益生菌群落,建立植物、土壤、微生物三位一体的系统,最终形成高产和胁迫耐受的植物微生物共生体,以到达作物增产提质的目标。

     产品主要包含:核黄素、乳酸、超氧歧化酶、几丁质酶、植酸酶、黄芪多糖、寡肽、单体氨基酸等种类。

     草木源在使用中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的真菌、细菌的数量;改变土壤理化性质,可显著降低土壤酸碱度、电导率EC值,提高土壤易氧化碳、水溶性有机碳氮、铵态氮(NH4+-N)和硝态氮(NO3--N)含量。一般情况下5-7天内能有效激活土壤活性,显著提高了土壤α-葡萄糖苷酶、β-葡萄糖苷酶、几丁质酶、亮氨酸氨基肽酶、酸性磷酸酶、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、土壤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。

    复合生物酶在改良土壤的同时,还对改良土壤种植的植物和农作物具有提高幼苗存活率、促进根系生长、促进植物生长、提高光合作用的效果。

性状描述

   深棕色液体(1:250液体),易溶于水、配伍性好,气味鲜香。

功能介绍

促根壮苗,增效降本: 提升出苗率与根系发育(促主根伸长、增侧根数量),强化养分吸收同化,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。

增强抗逆: 激活关键酶活性,提升作物耐非生物胁迫能力(如霜冻、渍涝、盐碱、干旱)。

优化生理抗病: 增强代谢、防御反应及气孔功能,提升抗真菌能力,缓解营养失衡与金属毒害。

促进养分活化吸收: 通过固氮及增溶作用,提升大、中、微量元素有效性及作物吸收。

改良微生态,诱导抗性: 优化土壤菌群结构,促进有益微生物增殖,诱导系统抗性(抗真菌、细菌),调节生长,改善品质。

适 用 于:黄瓜、番茄、草莓、辣椒、茄子等经济作物;

使用方法:

1、滴灌:稀释比例1:(1000~2000),使用清水稀释,经稀释后注入水肥一体化系统。推荐用量0.3~0.5 L/亩/次

2、浇灌:稀释比例1:(500~1000),使用清水稀释,稀释液通过灌溉系统施入根区,避免漫灌。推荐用量0.3~0.4 L/亩/次

3、叶面:稀释比例1:(300~500),使用清水稀释,雾化喷施至叶面/叶背均匀湿润,形成细密雾层,无滴流现象。推荐用量0.2-0.3 L/亩/次。

 

技术指标:有机质≥100g/L;PH:3.0-5.0;水不溶物≤5g/L。

限量要求:(以元素计)汞(Hg)≤5mg/kg、砷(As)≤10mg/kg、镉(Cd)≤10mg/kg、铅(Pb)≤50mg/kg、铬(Cr)≤50mg/kg、铊(Tb)≤2.5mg/kg

蛔虫死亡率>95%、粪大肠菌群数≤100个/ml;

注意事项

1、配伍禁忌:避免与任何可能破坏酶活性的强酸、强碱农药或含重金属的肥料混用。

2、施用浓度:本品为高浓度制剂,施用前需按推荐比例稀释,禁止原液直接灌溉或喷施。

3、功能定位:需结合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使用,不可替代肥料与农药主体功能

4、喷施规范:选择晨间(09:00前)或傍晚(16:00后)进行滴灌或者叶面喷施;规避强光、高温(>35℃)、降雨等极端条件;施药后4小时内遇雨,需于雨停后等量补喷。

5、沉淀处理:允许存在少量絮凝沉淀,属有效成分物理性状表现。使用前充分振荡至均质状态,不影响药效。

6、储存条件:密闭贮存于阴凉干燥处,环境温度≤30℃,避免日光直射。

7、安全防护:皮肤接触,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5分钟;眼部溅入,撑开眼睑持续冲洗10分钟;误入口唇,清水漱口,勿催吐;医疗介入,如出现刺激症状或不适,携产品标签及时就医。